- 王慧;曾晨晨;张永存;蒋宏飞;
健康中国战略实施背景下,游客森林康养旅游需求多样化发展,精准识别游客需求层次成为森林康养旅游地提升服务质量的关键。基于魅力质量理论,运用卡诺模型(KANO)对游客森林康养旅游需求进行分层,通过满意度系数和不满意度系数定量分析需求的期待性和依赖性,结合二项Logistic回归探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游客森林康养旅游需求可分为魅力型需求(6项)、期望型需求(8项)、必备型需求(6项)和无差异型需求(3项)4类,整体期待性大于依赖性,性别、职业、文化程度、家庭年总收入、健康状况及康养旅游活动经历等因素对游客的森林康养旅游需求产生显著影响。基于研究结论,提出强化核心需求供给、提升游客康养体验,精准匹配需求和供给、构建差异化服务体系,创新旅游产品与服务、强化持续吸引力等建议。
2025年05期 v.45 491-4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8K] [下载次数:1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肖添;黄瑜萍;杨琛;陈思莹;
以自主治理为视角,构建林地公共池塘资源治理的“共建、共治、共享”理论框架,探讨在林地公共池塘资源治理过程中如何通过制度共建解决“新制度供给问题”,组织共治解决“相互监督问题”,利益共享解决“可信承诺问题”。研究表明:“共建、共治、共享”是实现林地公共池塘资源治理的有效手段;在林地公共池塘资源治理过程中要协调多元主体治理机制;兼顾效率和公平是林地公共池塘资源治理的基本原则。要创新公共池塘资源治理模式,搭建完善制度体系,发挥多元主体互相监督功能,减少“搭便车”行为,公平有效进行股权利益分配,强化信任激励参与。
2025年05期 v.45 500-5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1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林炜铃;韩敬雨;王浩;方硕沁;
基于服务主导逻辑与环境身份理论,构建生态系统文化服务价值感知对游客价值共创行为影响的中介模型,重点考察认知学习、情感体验、精神惠益和国家认同4个维度,通过自然联结与心理所有权的单重及链式中介效用。实证结果表明,除认知学习、精神惠益外,其余维度均对游客价值共创行为产生显著正向影响;自然联结和心理所有权在相关路径中发挥关键中介作用,情感体验、精神惠益与国家认同通过二者形成显著的链式中介效应。研究深化了文化服务价值与游客行为关系的理解,丰富了生态系统文化服务相关理论,为茶园生态旅游文化体验设计和游客参与激励提供了实证支持和实践指导。
2025年05期 v.45 508-5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33K] [下载次数:1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